2020年2月22日正午阳光下,火神山医院的一些医护人员翘首以待,看着远方。近了,近了,近了。一辆货车缓缓驶入停车场,这是广州青年商会、广州软件行业协会捐赠的一批急需物资。前来卸车的一位女医生高兴地表示:“这批物资是医护人员消耗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防护物资。我们感受到了后方人民的关爱,非常感谢“!另一位医生看着标签上的英文说明补充道,这是不远万里从以色列进口的医护用品,质量特别好,让他们很感动、很温暖。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本次活动的发起人及执行人 —— 傅晓方女士,得知消息后松了一口气。十多天来的疲惫与煎熬在此刻仿佛顷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欣慰与喜悦。
傅晓方是一位标准的“军二代”,其生父为远征军段国杰将军,养父为老红军傅培章。生父二战远征滇缅,养父抗战浴血东北。傅晓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继承了两位英雄父亲的爱国基因和报国热血。
1969年,傅培章送唯一的女儿参军,让她到革命的熔炉里去历练成长。傅晓方自此开启了26年的军旅生涯。1976年她作为年青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任武 汉军区131野战医院副政委,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上世纪九十年代转业后任广州市天河区环保局局长,在任期间以出色的工作成绩,获得全国环保系统先进工作者、广州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退休后,她仍葆有为社会作奉献的家国情怀与活力,出任广州青年商会秘书长,助力商会发展的同时热心社会 公益,关爱抗战老兵。
傅晓方出生在当时的武汉军区总医院,生母分娩时情况危急,因舍命保女而去世。面对三个年幼的孩子和一个待哺的婴儿,戎马半生的父亲一筹莫展,委托医院妇产科科主任何佩瑶给新生的孩子找个好人家,何主任马上想到医院政委傅培章。傅培章和妻子都是老红军,妻子在延安的一次手术中失去了生育能力,两人婚后一直没有孩子,如今,有何主任牵线自然高兴的收养了这个女婴,傅晓方自此随养父姓氏有了一个新家。
爸爸是1932年参加红军,那时他年轻力壮,肩挑一副药品担子,行军时,他穿梭在队伍中,休息时,他跑前跑后给医院和卫生队发放药品。自从红军离开了根据地,一路上遭遇数倍甚至数十倍敌人的围追堵截,天上还有飞机扫射轰炸,部队不断有伤亡,药品消耗也很大,而药品是爸爸他们的武器,是红军的命根子。所以,即使遇到敌机轰炸,爸爸豁出性命也要保护药品不受损失。为了加快行军速度,上级指示把一些笨重的设备、器械丢掉,但药担子是爸爸的宝贝始终不离身,即使打个盹也要枕在头下。
爸爸他们挑着药担子为官兵送药,看到受伤的、生病的战友用上救命药,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到后来药品越来越缺乏,特别是过草地的时候已是消耗殆 尽。爸爸回忆这段苦难的日子,心情格外沉重......”红军父母的光环让傅晓方拥有了幸福温暖的童年和少年。从小听着长征的故事长大,让她流泪更让她奋进,那是红军父母留给她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969年,傅培章送傅晓方参军,临行前说出了她的身世,傅晓方大为惊讶,一时不能接受。傅培章含泪拉着她的手说:“爸爸告诉你这件事有三层意思,一是你成人了,有权利知道自己的身世;二是你永远是爸爸妈妈的亲闺女;三是无论是共产党的爸爸还是国民党的爸爸都是军人,都是为祖国独立、为民族解放、为抗击日寇浴血奋战的英雄。
参军后,随着在部队的锻练成长,傅晓方不仅接受了自己特殊身世的事实,而且以此激励自己用满腔热血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去回报为自己付出生命的母亲,用超越血缘宗亲的大爱把自己抚养成人的红军父母。这些年,又开始关注生父的壮丽人生,走进了那段抗日远征的光辉历史。
退休后,傅晓方更是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追寻活动中。同为退役军人,傅晓方明白,抗战老兵心中最渴望得到的是一份尊重,获得一份尊严。在一些共同情怀的朋友支持下,她组织广州青年商会并联合其他兄弟社团开展弘扬抗战精神、关爱抗战老兵活动。通过向社会筹款、利用筹集的款项、组织志愿者们多形式全方位的帮助和关爱抗战老兵,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关爱和温暖,让每一个抗战老兵得到全社会应有的尊重。如为孤寡老兵发放生活补贴、对有贫困老兵医疗自费部分给予适当补贴、传统节假日如春节、中秋、重阳等节日前组织志愿者携慰问金和生活物质对抗战老兵们上门进行慰问关爱活动,并联合高校社团或者组织志愿者、义工每月对老兵进行定期探访等等。
多年来,抗战老兵是傅晓方深深的牵挂,她与抗战老兵及家人建立了亲人般的情谊。老兵家里没冰箱,她组织送货上门;老兵住院,她去看望慰问;老兵去世,她都要亲自到场告别抚慰亲属。傅晓方本人为了这份公益事业四处奔走在广东、湖北、湖南、福建、云南等地中学和大专院校及企业进行演讲20余场,近万人参加。她向社会传播抗战历史,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真实的细节再现了一场场著名战役,让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英雄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深入骨髓的爱国之情。演讲结束时往往掌声雷动、经久不绝,听众深受感动,铭记革命英雄们为今天幸福生活所受过的苦难和做出的奉献。
怀着对抗战英雄的无比崇敬之情,2015年4月,傅晓方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抗战老兵及其后代踏上了为期40多天、行程近10万公里的“重走滇 缅路、追寻远征军”的漫漫征程。在重返旧战场、寻访老英雄的过程中,傅晓方和志愿者团队足迹遍及云南、贵州、重庆等地,远涉泰国、缅甸等地,瞻仰了多个战场遗址和纪念园,拜访20多位健在的抗战老兵和华侨机工抗战老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有103岁,最小的也年近九旬。一路寻访,一路感动。
得知傅晓方和志愿者们的万里寻访行动,老兵都激动不已。其中有一位旅居缅甸的老兵翁裕邦,年迈痴呆,常年无语。看到傅晓方等一行人,老人浊眼放光,老泪纵横。当家人用缅语在他耳边“翻译”时,老人却一反常态,突然大声呵斥:“我是中国人,跟我说中国话!”家住云南保山县的卢彩文曾任职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情报参谋,这位年届90岁的老兵,在2015年9月3日作为抗战老兵代表,受邀进京参加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老人曾提出也要跟着傅晓方等人重走远征路。
顾及老人的健康状况,志愿者们婉拒了老人的请求。但在寻访之旅结束后,傅晓方专门把卢彩文老人接到广州,为企业、学校和政府机关作专题报告。同年 12月8日,老兵朱铭富去世,傅晓方得知消息后,当即订购机票飞赴昆明,为这位孤老扶灵送葬,兑现她送上最后一程的承诺。家住保山的103岁的南 侨机工老人翁家贵去世时,傅晓方在境外无法及时赶回,她专程托人带去3000元慰问金抚慰其家人。
寻访结束,牵挂未了。一个多月的寻访时间里,傅晓方利用手机微信,发出了数百幅现场拍摄的图片,写下了10多万字的所见所闻所感。2015年6月,她在北京接受中国军网八一电视《嘉宾面对面》栏目专访,对她进行了专访并分七期播出。
同年12月,傅晓方整理出版了《站在历史的天空下一我的新远征》一书,作为自己对抗战70周年的最神圣的纪念。她的真情和义举,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抗战历史,关爱老兵。目前,傅晓方和她的志愿者团队已筹集到多批社会捐款,全部用于关爱抗战老兵公益事业。傅晓方动情地告诉笔者:“作为抗战军人的后代,宣传抗战历史、关爱抗战老兵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既是对父辈们的祭奠,更是对抗战历史的礼赞!”
2020年,疫情爆发后,武汉的命运时时刻刻牵动着傅晓方的心。她生在武汉,长在武汉,其养父傅培章曾任武汉军区总医院政委,她本人亦在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在武汉大学求学并取得法学硕士学位。傅晓方的家庭,与这座英雄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与渊源,对医务人员更是充满熟悉与亲切。她在商会会长的支持下,迅速为火神山医院、广州中山医武汉医疗队发起了捐赠活动。
很快筹集了20 多万资金用于购买防疫物资。为了采购到质量最好、前线最需要的物资,傅晓方与团队日以续夜地努力,四处寻找资源,终于联系到以色列一家制药公司生产这批防疫物资。承办这次釆购的是一家国际贸易公司,该公司的总裁也是一位军人后代,感觉为家国效力义不容辞。
因正值特殊时期,从防疫物资的生产、出口、进口的报关手续(由于是危险品类物资)、运输物流等手续非常严格复杂。面对数之不尽的困难,傅晓方与贸易公司团队殚精竭虑、废寝忘餐,终于完成了任务。
"疫情危急,我们多么想尽快把物资送到啊.....可是,跨越国界,这一路运输,太多波折了。”短短一句话,说不尽其中的辛酸。 “截止目前,商会累计捐款25万元,捐赠防控疫情物资价值236万元。
3月1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将举办广州市第38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傅晓方作为社会组织代表出席并作汇报:“对不起,战友们,物资来迟了”!傅晓方这样说。在她看来,她只是办成了一件小事。然而,最小的善行胜过最大的善念在傅晓方一家两代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实实在在的奉献精神。爱心,一直奔跑在“抗疫”线上。军魂,在血脉中传承!
作者:刘星瑶
责编:LWTX